聚焦最新資訊 · 關注新聞熱點
我國氣瓶條碼管理技術國際領先,能有效防止氣瓶連環爆炸事故
我國氣瓶條碼信息管理技術國際領先能有效防止氣瓶連環爆炸事故
國家質監總局近期發出通報,指示各質監部門采取切實有效措施,防止發生連環氣瓶爆炸事故。
2004年7月17日~18日河北省保定市連續發生了4只氧氣瓶爆炸事故,5人死亡,9人受傷。7月23日下午,江蘇省連云港市三家石英制品公司6只氧氣瓶分別爆炸,4人死亡。經初步調查兩起事故原因均為在充裝環節中,可燃氣體與助燃氣體混合所致的化學性爆炸事故。
在氣瓶大流通、大循環的現象還沒有從根本上徹底解決的情況下,隨著經濟的發展,氫氣等可燃氣體的市場需求迅速增加,不相容氣體的混裝、錯裝現象,在實際操作中難以完全杜絕。在充裝過程中極易發生因充前檢查不嚴,使某只待充氣瓶中存有不相容的剩余介質或者直接由于制氣生產的原因使得充裝系統受到不相容介質污染,從而使得同批次或相近批次充裝的氣瓶內均有可能不同程度地混裝有不相容的爆鳴性氣體,通過外界適當能量的觸發,可能引發連環性的氣瓶爆炸事故。
由于氣瓶化學性爆炸的能量是一般物理性氣瓶爆炸事故的幾倍至幾十倍,產生的破壞力十分巨大,具有高度隨機不確定性的連環爆炸會給人們帶來巨大的恐怖感,對生命和公私財產安全構成巨大威脅,嚴重時甚至會影響社會穩定。如何防止氣瓶的化學性爆炸事故,尤其是惡性連環性的爆炸事故發生,是當前氣瓶安全管理的重點和難點。
防止氣瓶化學性爆炸應著重從三個方面開展工作,一方面是加強氣瓶充裝前的逐瓶檢查,認真判別瓶內介質,防止盛裝有不相容剩余介質的氣瓶混入充裝環節;第二個方面對于氣體生產系統應實時分析氣體的純度,防止生產過程中直接產生爆鳴性氣體;第三個方面全面推行以條碼技術或其它實用的電子標簽技術為代表的信息管理技術,或其它的適合氣瓶管理需要的電子標簽技術,按照《氣瓶安全監察規定》的要求,為每個氣瓶建立統一的電腦檔案。實行一瓶一碼,一瓶一檔,對氣瓶生產、流轉的每一個環節進行逐瓶逐號的掃描識別登記,可以大量減少人為差錯原因所引發的氣瓶安全事故。徹底改變過去落后的人眼識別模糊不清的鋼印編號,手工登記操作記錄的落后作業管理方式。在一旦不幸發生具有連環爆炸危險的首次氣瓶爆炸事故后,可以依據詳細的電腦操作記錄迅速查清所有相同、相近充裝批次或相似來源的全部可疑氣瓶的編號和去向,事故調查和處理部門可以據此對所有的可疑氣瓶一個不漏地采取及時有效的安全控制和防范措施,及時解除人們的恐慌心里,徹底消除全部事故隱患。
采用條碼技術對氣瓶進行信息管理代表了氣瓶管理的發展方向,在近期,它可以起到預防和減少氣瓶安全事故,尤其是能非常有效地防止惡性連環氣瓶爆炸事故的發生,給企業和社會帶來巨大的安全經濟社會效益。另一方面氣瓶條碼信息管理技術可以為氣體企業的氣瓶資產、產品質量的控制、缺陷產品的召回等帶來一系列的管理效益。國際上的一些大氣體公司都在積極進行這方面的工作,美國普萊克斯公司全球ERP管理系統推廣計劃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鋼瓶的自動識別和追蹤管理.國際氣體巨頭之一的德國MESSER在其所屬的奧地利公司對所擁有的全部15萬個氣瓶實行全程的條碼掃描識別跟蹤,實現了所謂的氣瓶“透明”管理,取得很好的實際管理效果。德國MESSER方面隨后準備對其歐洲地區的400萬個氣瓶全部推行這種條碼掃描跟蹤技術。
我國政府部門對氣瓶信息化管理非常重視,在國內外還沒有成熟經驗的情況下,在新版的《氣瓶安全監察規定》里就專門提出要求,鼓勵推廣條碼技術對氣瓶進行信息管理。顯示了政府職能部門在這一方面的遠見卓識和希望借助于條碼信息技術來改變氣瓶安全管理的落后現實的急迫心情。
在我國政府部門宏觀政策的鼓勵下,針對氣瓶安全信息管理的實際需要,面對這一全球性的長期未能攻克的技術難題,我國科技工作者不畏艱難,艱苦攻關,終于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果。江蘇祥康科技有限公司數據技術公司的科研人員在國際上率先研制出了適合氣瓶安全信息管理實際需要的永久性陶瓷條碼標簽牌。這種條碼牌采用耐蝕金屬作為基體材料,條碼符號由瓷釉保護,由高溫燒制而成,有較好的機械強度。耐酸堿腐蝕、不老化、耐磨損,完全滿足氣瓶的終身永久使用的需要。這項技術的突破得到了各級政府安全監督部門、行業專家和中外氣體企業的廣泛歡迎,一致認為它代表了氣瓶安全信息管理的發展方向。迄今為止已有數十家大型中外氣體企業和為數更多的中小型氣體企業率先推廣應用了這項先進的安全信息管理技術,共有100多萬只氣瓶安上了永久條碼電子身份證,取得了很好的實際管理效果。許多國外大型氣體公司普遍看好這項技術的推廣應用前景,紛紛通過他們在華的獨資、合資企業進行積極試用,然后逐步向其海外企業推廣。可以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由我國科技工作者率先研制成功的氣瓶條碼信息管理技術將會在國內外得到廣泛的推廣應用。